中药教研室
发布日期:2020-09-17 浏览次数:
中药学教研室始建于云南中医药大学建校时,与方剂教研室共为方药教研室,1979年成立中药学教研室。2001年9月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及云南省级重点学科。
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中药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专业基础课《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以及《中成药学》《中药学基础》《中药新药研究指导》《临床病证用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21名。教研室秉承教学、科研、临床并重的理念,主要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药效基础的研究。
中药教研室自1960年建校时成立以来,历经几代人艰苦创建、辛勤耕耘并继承发扬,在教学、科研、医疗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学:教研室老师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中药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刻思考从教育到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科研:教研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2)中药对炎症性疾病的干预研究;(3)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创新性研究。教研室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项,其他课题9项。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申请专利2项。
社会服务:教研室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带教学生,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多次参与公益性健康宣讲、脱贫攻坚医学培训及义诊等社会服务,并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科学抗疫知识的普及宣传。
学科、学位点建设:教研室积极参与学科、学位点建设,如参与中管局、云南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参与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中药学》的学位点建设,参与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等。
教学成果
级别 |
名称 |
教师 |
名次 |
国家级 |
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
李静平 |
三等奖 |
国家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裁判 |
陈海丰 |
|
省级 |
2017年云南省高校优秀班主任 |
陈海丰 |
|
省级 |
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裁判 |
陈海丰 |
|
省级 |
第十届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科技竞赛科学发明制作A类—“莹肌如玉”手工药皂的研发 |
李静平 |
二等奖 |
省级 |
第四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复方牛黄脂肪肝颗粒的研制工艺 |
李静平 |
铜奖 |
省级 |
2020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裁判 |
瞿璐 |
|
校级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 |
陈海丰 |
|
校级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
李静平 |
|
校级 |
云南中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 |
李静平 |
|
校级 |
2019年第十届“杏林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竞赛“一等奖” |
李静平 |
优秀指导教师 |
校级 |
云南中医药大学“优秀带训教师” |
瞿璐 |
|
在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 |
负责人 |
||
1 |
砂仁挥发油通过干预线粒体DNA新合成及氧化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LRP 3炎症小体活化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4 |
毛晓健 |
||
2 |
具有“益气养阴、去腐生肌”功效的滇黄精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4 |
李静平 |
||
3 |
代谢组学与病证结合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模式构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3 |
浦仕彪 |
||
4 |
基于视黄酸对CD103+DC功能的调控作用揭示白背叶楤木总皂苷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4 |
王亭 |
||
5 |
傣药莫哈蒿干预特应性皮炎药效物质基础及调控ILC2-MC轴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4 |
瞿璐 |
||
6 |
砂烫三七基于EPO信号通路调节红系细胞造血的机制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毛晓健 |
||
7 |
砂仁复方制剂基于胃肠平滑肌离子通道调节胃肠动力的机理研究 |
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基金研究项目 |
10 |
毛晓健 |
||
8 |
基于皮肤“微环境污染”的人参皂苷Rg3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作用机理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李静平 |
||
9 |
人参皂苷Rg3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作用机理研究 |
云南省教育厅 |
4 |
李静平 |
||
10 |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传统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 |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入滇(国际科技合作))课题 |
21 |
李静平 |
||
11 |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中药学》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实践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1 |
李静平 |
||
12 |
2019 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药学)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0.3 |
李静平 |
||
13 |
基于代谢组学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浦仕彪 |
||
14 |
基于代谢组学的AIH-PBC重叠综合征中医证型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浦仕彪 |
||
15 |
代谢组学与病-证结合的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诊断模式构 |
云南省万人计划专项 |
100 |
浦仕彪 |
||
16 |
基于oatp2bl研究早期脂肪肝与痰瘀互结证的关系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张顺贞 |
||
17 |
基于化痰活血方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痰湿物质基础的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张顺贞 |
||
18 |
基于NLRP3炎性小体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NASH大鼠的作用机制 |
“赛诺”研发创新基金 |
6 |
张顺贞 |
||
19 |
大鼠早期脂肪肝Fib的动态变化及活血化瘀法的干预作用 |
云南省教育厅 |
1 |
张顺贞 |
||
20 |
傣药双姜胃痛丸通过激活PPARγ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的机制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王亭 |
||
21 |
基于体内代谢轮廓的羌活抗类风湿关节炎主效成分(群)的发现 |
云南省教育厅 |
2 |
王亭 |
||
22 |
吴茱萸碱对无排卵不孕症大鼠的促排卵作用及机理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叶冰 |
||
23 |
灯盏细辛总咖啡酰奎宁酸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 |
云南省教育厅 |
4 |
普元柱 |
||
24 |
灯盏细辛总咖啡酰奎宁酸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的抗衰老作用和机制研究 |
云南省科技厅 |
10 |
普元柱 |
||
25 |
傣药莫哈蒿通过调控LCs细胞功能抑制特应性皮炎Th2炎症反应 |
云南省科技厅 |
5 |
瞿璐 |
||
26 |
傣药莫哈蒿通过调控LCs干预特异性皮炎机制研究 |
云南省教育厅 |
2.5 |
瞿
|
作者/排名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刊物 级别 |
李静平/第一 |
“肤敏”膏对湿疹皮炎模型的影响 |
西部中医药 |
2015 |
科技核心 |
李静平/第一 |
“肤敏”膏对大鼠PCA模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
西部中医药 |
2015 |
科技核心 |
李静平/第一 |
手足厥冷并手足心汗出治验1例 |
光明中医 |
2015 |
科技核心 |
李静平/第一 |
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 |
医学核心 |
李静平/第一 |
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 表皮细胞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19 |
中文核心 |
李静平/通讯 |
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皮肤损伤的 AGEs表达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 |
医学核心 |
李静平/通讯 |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0 |
医学核心 |
李静平/通讯 |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
中文核心 |
李静平/副主编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 |
科学出版社 |
2019 |
|
浦仕彪/第一 |
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J. Proteome Res. |
2014 |
SCI |
浦仕彪/通讯 |
Microcalorimetry combined with chemometics for antibacterial evaluation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2018 |
SCI |
浦仕彪/第一 |
Anti-Staphylococcus aureus evaluation of gallic acid by isothermal microcalorimetry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2018 |
SCI |
浦仕彪/通讯 |
Serum metabolomics study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
2019 |
SCI |
浦仕彪/通讯 |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phenolic-rich extracts from Chinese sumac frui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rats induced by a high-fat diet |
Food & Function |
2019 |
SCI |
浦仕彪/通讯 |
2020 |
中文核心 |
||
浦仕彪/通讯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姜黄素抗抑郁作用生物标志物初步筛查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 |
中文核心 |
浦仕彪/通讯 |
补阳还五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
中药材杂志 |
2017 |
中文核心 |
浦仕彪/第一 |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优势与挑战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6 |
中文核心 |
浦仕彪/通讯 |
2019 |
科技核心 |
||
浦仕彪/通讯 |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
2017 |
科技核心 |
|
浦仕彪/通讯 |
雷公藤多苷肝毒性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
2017 |
科技核心 |
张顺贞/通讯 |
去脂软肝方对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5 |
中文核心 |
张顺贞/通讯 |
从痰瘀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5 |
生物核心 |
张顺贞/通讯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5 |
生物核心 |
张顺贞/通讯 |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9 |
中文核心 |
王亭/通讯 |
Anti-rheumatoid arthritic effect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notopterygium incisum in rats via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 |
|
2018 |
SCI |
王亭/通讯 |
砂仁复方制剂对水浸应激致胃肠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
时珍国医国药 |
2020 |
中文核心 |
王亭/通讯 |
傣药双姜胃痛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20 |
|
叶冰/第一 |
吴萸当归四逆汤对不孕症大鼠子宫、卵巢ER、TGFβ1表达的影响 |
四川中医 |
2018 |
科技核心 |
叶冰/第一 |
参术胶囊对脾虚胃癌转移鼠MMP-2、MMP-9及TIMP-2的影响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13 |
中文核心 |
叶冰/第一 |
吴萸当归四逆汤治疗阳虚肝郁型不孕症20例临床观察 |
四川中医 |
2015 |
科技核心 |
普元柱/第一 |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upon germ cell loss |
Journal of Proteomics |
2017 |
SCI |
瞿璐/第一 |
Separation and Bioactive Assay of 25R/S-Spirostanol Saponin Diastereomers from Yucca schidigera Roezl (Mojave) Stems |
Molecules |
2018 |
SCI |
瞿璐/第一 |
Spirostane-Type Saponins Obtained from Yucca schidigera |
Molecules |
2018 |
SCI |
瞿璐/第一 |
祁菊秸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16 |
中文核心 |
瞿璐/第一 |
祁菊秸秆中奎宁酸酯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天津中医药 |
2016 |
科技核心 |
瞿璐/第一 |
祁菊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7 |
科技核心 |
瞿璐/第一 |
莫哈韦丝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 |
科技核心 |
瞿璐/第一 |
菊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
中药材 |
2020 |
中文核心 |
瞿璐/第一 |
菊叶中紫罗兰酮类成分的研究 |
中药材 |
2020 |
中文核心 |
郝俊杰/第一 |
Integrated Metabolomics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Immuno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Panax ginseng through Macrophages |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2019 |
SCI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