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资源教研室
发布日期:2020-09-10 浏览次数:
药用植物资源教研室成立于2011年,现有专职教师1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0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1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1人;科技部首批863青年科学家和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2名;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1名;云南中医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3名;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名。
教研室承担《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技术》等本科生课程教学和《生药资源学》《中药生物工程》《分子生药学》《中药合成生物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主要涉及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药用植物学已建设成本科生省级精品课程、中药资源学已建设成研究生校级精品课程,中药资源学专论已建设成研究生优质课程。
教研室负责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工作。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始建于2003年,2011年获批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云南省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依托于临床中药学、傣药学、彝药学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及中药学学位点,建设有本科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及中硕士研究生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
专业建设立足于云南生物资源优势,突出滇南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发展新形势、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具备中药资源与开发领域相关的中医药学、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在中药、民族药领域从事资源调查、发掘、保护、质量评价与研发等领域相关工作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满足省内外人才需求与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城乡健康与边疆建设需求。
教研室多名教师作为云南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骨干力量,承担云南省三批30余个项目县的资源普查技术指导工作。
教研室教师每年承担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及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的本科生在玉溪新平县、曲靖宣威市等地进行《药用植物学》课程野外实习。
教研室教师指导中药资源与开发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梁王山进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生态学和种子植物分类学等课程的课间实习。
教研室科研团队的“横断山主要大型地衣系统分类研究及食药用价值评价”研究2017年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教研室科研团队在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揭示了野生资源起源演化与遗传多样性,对重要资源的果实品质和药用成分进行评价,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Genetics,PNAS等发表论文。
教学成果
教研室现有中药资源与开发校级一流专业建设;教研室教师主持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课题“‘药用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445),云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云南省2017年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卓越医药人才计划——中药资源与开发”;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或校级立项;现有“中药资源学”重点课程建设(校级),“中药资源学”课程思政建设(校级)和《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药用植物学(上篇)教学改革的探索”荣获全国中医药高教学会教学管理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教研室教师参加编研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药用植物学》(2011,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医药拉丁语》(第2版)(2019,副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子生药学》,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和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
科研成果
教研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资源评价、药用食用资源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基因工程、濒危药用植物保护遗传学和中药合成生物学等。教研室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一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
教研室教师近1年主持科研项目
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负责人 |
1 |
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角蒿属(Incarvillea Juss.)特有种的起源与多样化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陈绍田 |
2 |
基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菥蓂适应极端海拔差异的遗传分化和适应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张体操 |
3 |
草果核心种质构建及其栽培起源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杨耀文 |
4 |
基于双分子标记法的金铁锁核心种质构建与优良种质筛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李国栋 |
5 |
同生境下GPP合酶和桉叶油素合酶基因对东紫苏挥发油的作用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普春霞 |
6 |
基于龙胆苦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SNPs和CNVs的滇龙胆种质评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刘小莉 |
7 |
金铁锁皂皮酸及其衍生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
张爱丽 |
8 |
草果化学多样性与其遗传变异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 |
中医联合专项重点项目 |
杨耀文 |
9 |
当归的栽培起源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陈绍田 |
10 |
催化薯蓣皂苷元C-17位羟基化生成偏诺皂苷元的研究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赵爽 |
11 |
蜘蛛香环烯迷萜类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挖掘及表达研究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赵爽 |
12 |
金铁锁三萜皂苷下游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张爱丽 |
13 |
川贝母源植物鳞茎内生真菌生物碱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高倩 |
14 |
不同生长时期川贝母植物鳞茎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物碱活性物质含量相关性研究 |
中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 |
高倩 |
教研室教师近期(2020)发表学术论文
编号 |
论文/著作名称 |
第一/通讯作者/ 主编/参编 |
发表期刊 |
年,卷(期) |
收录情况 |
1 |
Reply to: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the octoploid Strawberry |
张体操(通讯作者) |
2020, 52 (1) |
SCI |
|
2 |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 W. T. Wang (Ranunculaceae): a medicinal plant endemic to China |
李国栋(通讯作者) |
Mitochondrial DNA B |
2020, 5 (1) |
SCI |
3 |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a medicinal plant, 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Thymelaeaceae) |
李国栋(通讯作者) |
Mitochondrial DNA B |
2020, 5 (1) |
SCI |
4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Anisodus acutangulus (Solanaceae) |
李国栋(通讯作者) |
Mitochondrial DNA B |
2020, 5 (1) |
SCI |
5 |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s of Lagotis yunnanensis (Scrophulariaceae): an Endangered species endemic to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
李国栋(通讯作者) |
Mitochondrial DNAB |
2020, 5 (1) |
SCI |
6 |
Deep sequencing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to identify genes involved in iridoid biosynthesis in the medicinal plant 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
赵爽(通讯作者) |
Not Bot Horti Agrobo |
2020, 48 (1) |
SCI |
7 |
Enhanced production of valtrate in hairy root cultures of 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 by methyl jasmonate, jasmonic acid and salicylic acid elicitors |
赵爽(第一/通讯作者) |
Not Bot Horti Agrobo |
2020, 48 (2) |
SCI |
【打印】